2012年12月16日

馬克思論死刑讀書札記

反正自己的課業遲早會接觸這個課題,還是早點做好備課,先讓自己弄清一些問題,方便日後進一步探討。我要處理的問題,就是馬克思究竟怎樣看待死刑問題?

雖然廢除死刑至今已成為世界發展的趨勢,但馬克思早在160多年前已明確提出反對死刑。馬克思發表的第一篇英文文章,就是談論死刑的問題,而這也是在馬克思所有著作中唯一談論死刑的文章。

此文章題為〈死刑。——科布頓先生的小冊子——英格蘭銀行的措施〉,刊登在1853年2月18日的《紐約每日論壇報》(New York Daily Tribune)(中文翻譯可見中共中央編譯局出版的《馬恩全集》第一版第八卷,577-580頁,以下引文皆出自此版本)。

此文章可以歸納有四大點。

首先,馬克思認為死刑會引起惡劣的社會效果,尤其是公開行刑。馬克思以反駁英國《泰晤士報》一篇題為〈自殺成風〉的贊成死刑的文章開始,以當時無可爭議的科學統計數據證明,每次公開執行死刑之後,反而引發一連串的自殺或更為殘暴的殺人事件。

第二,馬克思反駁死刑(或者刑罰)能起到恫嚇的或者感化的作用。馬克思認為從人類歷史中的大量事實證明,是不會成功的,甚至適得其反。馬克思說﹕ 「想找出一個原則,可以用來論證在以文明自負的社會裡死刑是公正的或適宜的,也許根本是不可能的。」(578頁)即死刑與文明社會是背道而馳的。

第三,馬克思亦不同意德國唯心主義(German Idealism或稱觀念論)代表人物黑格爾的罪犯的自由意志的理論。黑格爾在其著作《法哲學原理》裡說到﹕

「刑罰是罪犯的權利。它是罪犯本身意志的行為。罪犯把違法說成是自己的權利。他的犯罪是對法的否定。刑罰是這種否定之否定,因而又是對法的肯定;這種法是罪犯自己要求的,並且是他強加於自身的。」《法哲學原理》〈抽象法〉101節

馬克思認為黑格爾雖然將罪犯提升為有自由意志的主體,不是司法的奴隸,有它一定正確的地方。不過,黑格爾用「自由意志」這個抽象概念來取代有「有著 行為的現實動機和受著各種社會條件影響的一定的人」。這裡有兩個問題,其一是用神秘主義的方式認同現存社會的法律。其二實際是古代「報復刑」的翻版,就是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第四,馬克思初步提出對於犯罪的社會根源。馬克思引述比利時數學家、統計學家及社會學家凱特勒(Adolphe Quetelet)的著作《論人和人的能力》(Sur l'homme et le développement de ses facultés),當中有關比較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與法國的國民犯罪行為的年齡群組。馬克思申論認為在社會裡的某一部份國民的犯罪行為,需要從整個現代資 產階級社會所特有的基本條件來尋求解釋。最後,馬克思以詰問的方式提出﹕「應不應該認真考慮一下改變產生這些罪行的制度,而不是公開頌揚那些處死相當數目 的罪犯來為新的罪犯騰出位置的劊子手呢?」(580頁)

雖然以上這些馬克思反對死刑的論點,在今日看來,並不新鮮。因為大都可以在反對死刑論述的中看到。不過,在160多年前當時死刑仍是普遍流行的刑 罰,馬克思能提出這些觀點卻不簡單。而且,他質疑也不相信嚴刑峻法(包括死刑)能收到鎮懾作用,在今天結合更多調查及研究的犯罪學或社會學學科裡,已是不 能否認的事實。但奇怪總是還有人會相信這套。

例如在美國,有執行死刑的州份的治安不見得比其他已廢除死刑的州份好。而且,每當傳媒公開報導死刑案件,幾天內的惡性犯罪就會上升。所以,雖然美國 仍不斷有爭論是否公開執行死刑或電視直播,但基本還是不公開而只讓受害者家屬見證過程。除了要尊重犯人的基本人權外,或者,也是害怕如馬克思所說(也不只 是他說的)的引起社會反效果。

不過,在馬克思之後的馬克思主義者又如何看待刑罰(或資本主義社會的刑罰)的問題?這令我想起波蘭女革命家羅莎.盧森堡在1918年的一篇文章〈反對死刑〉(Against Capital Punishment)。

羅莎.盧森堡這篇文章,除了批判死刑是野蠻外,她更痛恨將人類的劣根性發揮極致的帝國主義戰爭的屠殺。

羅莎.盧森堡一生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飽受不少牢獄之苦,所以她更能深切體會牢獄裡囚犯的慘況。她深信無產階級的革命能廢除一切野蠻的刑罰,從 醫療、食物到勞動等改善牢獄裡囚犯的生活條件。因為,她說﹕「革命行動與深厚的人道主義——只有它們是社會主義的真正生命。」環顧當今中共奉行「中國特色 的社會主義」底下,異見人士的遭遇,是否配得上是羅莎.盧森堡所追求的社會主義,心照不宣。

她對資產階級的法律有一句生動有趣的形容﹕「資產階級的正義再次像魚網一樣,它能讓貪婪的鯊魚逃掉,但被它抓獲的卻是細小的沙丁魚。」再看今天,由 一少撮(或1%)貪婪的銀行金融寡頭集團玩弄財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最終要由普羅民眾來為危機買單,耗費整個社會的成本。這幫人不說不用為此負上刑責, 甚至還有巨額獎金花紅。所以,這是不得不佩服羅莎.盧森堡的深刻洞見。

馬克思〈死刑。——科布頓先生的小冊子——英格蘭銀行的措施〉文章網址﹕
http://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08/030.htm

羅莎.盧森堡〈反對死刑〉文章網址﹕
http://www.marxists.org/archive/luxemburg/1918/11/18c-alt.htm

2012年11月6日

霍布斯邦的半個「馬克思」——《如何改變世界》(How to Change the World)書評


譯按﹕英國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n,中國大陸譯作霍布斯鮑姆)最近去世。他生前出版的最後著作《如何改變世界》(How to Change the World ),是他過去多年探討馬克思思想及影響的有關文章結集而成。

本文〈霍布斯邦的半個「馬克思」〉(Eric Hobsbawn: half Marx)是《如何改變世界》的一篇書評,作者帕特里克.沃德〈Patrick Ward)透過此書評,以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審視霍布斯邦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雖然文中有個別資料出處及一些論證仍需要進一步說明,不過作者指出霍布斯邦因為深陷於過去斯大林主義的泥淖,才會對當今社會主義革命的前景流露悲觀的情緒,是個值得參考的說法,有助讀者進一步了解霍布斯邦。

本文譯自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Socialist Workers Party)月刊《社會主義者評論》 (Socialist Review2011年3月期號

霍布斯邦的半個「馬克思」——《如何改變世界》書評

帕特里克.沃德(Patrick Ward)

宋治德 譯



2008年爆發的金融與經濟危機,重新引起人們對馬克思思想的興趣。受人敬重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n)的新近著作﹕《如何改變世界》(How to Change the World),是對這場馬克思思想復興所增添的讚頌之辭。

霍布斯邦是位重要的左翼歷史學家,他對帝國、資本主義與階級鬥爭有極深入的研究,以及最為人熟知的是他一系列的經典著作﹕《革命的年代》(The Age of Revolution)、《資本的年代》(The Age of Capital)、《帝國的年代》(The Age of Empire)以及《極端的年代》(The Age of Extremes)。

《如何改變世界》是他探討馬克思主義歷史的文章結集,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提供了引人入勝的解說。此書追溯到早在馬克思青年時期與他的思想夥伴恩格斯,在資本主義新的生產制度已深深紮根的情況下,試圖闡明一個正經歷革命性轉變的世界。

霍布斯邦生前出版的最新一本著作《如何改變世界》

霍布斯邦強調馬克思思想與任何想要了解21世紀世界的人們所關心的議題是密切相關的,尤其是馬克思堅持資本主義註定會不斷出現危機,馬克思在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應該得到肯定。

但是了解世界只是問題的一半。馬克思在他自己有名的1845年寫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內,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 改變世界。」了解資本主義是一回事;但是要了解怎樣改變它則是另一回事,這也是當今社會主義者的重要任務,正如馬克思在1848年寫的《共產黨宣言》所揭示的。(譯按﹕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內除譴責資本主義外,並預言工人起義將會用一種全新的及更公平的社會制度來取代它。)

馬克思在他的作品裡明言我們還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的滅亡。而在20世紀,普遍認為對資本主義構成主要挑戰的蘇聯及其他地方的「官方」共產主義,卻最終失敗。

這也難怪很多人會連帶認為馬克思他所要改變世界的計劃也歸於失敗。遺憾的是,霍布斯邦自己也不能幸免於這悲觀情緒。在他的《如何改變世界》一書裡, 寫道﹕「不像1930年代,(當今社會主義者)他們不能提供有哪個共產黨政權或社會民主派政權能逃過這場危機的例子,他們亦沒有改變社會的可行計劃。」(譯按﹕見此書第16章,〈馬克思與勞工﹕漫長的世紀〉Marx and Labour :the Long Century, 416頁。)

斯大林主義的幻象

霍布斯邦對當今社會主義前景的幻滅,其實是植根於他對過去所抱持的幻象。他是英國共產黨黨內重要的知識分子,即使他在黨內也曾反對其糟糕透頂的政策,但這個黨被蘇共緊緊控制。霍布斯邦像其他許多同時代人一樣,對社會不公、戰爭與資本主義內部的固有矛盾深感厭惡,轉而對東歐集團的「現實存在的共產主 義」視之為對自由市場的唯一真實的抗衡。

在1930年代工人階級的每次失敗,例如1933年納粹黨在德國的勝利,法國人民陣線的瓦解,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在內戰的勝利,都嚴重打擊了抱持工 人階級自身有力量改變世界的這種信念。這便相應地讓寄望由高高在上的斯大林政權打救的想法,得以乘虛而入,即使現實情況已不斷證明是共產黨的政策與影響而招致失敗。

斯大林主義的國家與馬克思所堅持的信念正好相反。馬克思的中心思想是「工人階級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譯按﹕這句話出自1888年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所寫的英文版序言。)

資本主義創造出龐大的工人階級,他們除了靠出賣自己勞動力給擁有及控制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外便沒能維持自己生計。工人階級作為創造利潤的集體來源, 擁有巨大的潛力,他們不只能挑戰資本主義,甚至可以創造一個沒有剝削的新型社會。這在馬克思時代是真確的,直到今日仍然是真確的。但為什麼資本主義仍能生存下去呢?

當然,資本主義運用其巨大力量影響我們的生活與思想。它通過其控制的媒體;它迫使我們為一份入不敷出、勞累及要求嚴格的工作而疲於奔命;它同時透過警察與軍隊以及其他無數的控制手段來防範我們進行革命。

但是工人階級多次在關鍵時刻進行起義,令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具現實意義。一條紅線貫穿於上個世紀﹕從1905年再到1917年的俄 國,1918-23年德國,1919年匈牙利,1920年義大利,1925-27年中國,1936年西班牙與法國,1956年匈牙利,1968年法 國,1972-73年智利,1974-75年葡萄牙,1978-79伊朗,直到1980-81年的波蘭。在以上每個歷史時刻,工人都成為推動革命進程的力量。

要解釋為什麼在這些革命之中,只有一個能突破而令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變成現實,關鍵是要看待馬克思絕不是斯大林主義傳統(以及其他學院派對馬克思的解釋)那樣把他當成是機械決定論者。

馬克思從來沒有認為共產主義的勝利是必然的。相反,它是依賴於人類的行動,更為重要是工人階級能否發展出在關鍵時刻有助於其動員一切力量的傳統、思想與組織。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內寫道,歷史的危機會引致要麼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的改造」或是「鬥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霍布斯邦似乎常常忽視主體因素在歷史上所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俄國十月革命

只有以這種方法,才能正確理解上世紀的一場重要事件——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10月俄國的工人成功推翻資本主義,這建基於它本身有深厚的革命傳統以及圍繞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的理念的具體落實。

俄國革命最終未能存活下來。但俄國反革命的成功不應被看作是發生在1989年斯大林主義國家的崩潰時刻。它的悲劇發生要追溯至更早時期,就是當革命爆發不久而未能擴展至其他歐洲工業發達的國家,尤其是德國。歐洲資本主義列強派軍隊入侵這個新生的工人國家以及隨之而來的內戰,摧毀了俄國的工業以及領導革命的工人階級。

這就為斯大林攫取共產黨的領導大開方便之門,他對忠於革命的同志的大清洗,到最終全面篡奪國家政權。在這個被戰爭蹂躪的廢墟之中,資本主義的復辟要經過10年以上時間才得以完成,工人被剝削不是為了私人資本家,而是為了國家在經濟與軍事上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競爭。斯大林主義代表革命的失敗,不是如霍布斯邦所看待的是革命的延續,即使說成如何以扭曲的形式出現。

但是俄國革命的被孤立與失敗並非是不能避免的。在1918至1923年的德國,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命運,取決在傳統改良主義的腐朽社會民主黨與缺乏經驗的革命左翼這兩者之間的力量對比。德國革命派在革命前夕,未能建立一個至少類似俄國布爾什維克模式的政黨,是犯了一個嚴重錯誤。

德國革命的失敗,為斯大林在俄國的崛起鋪平了道路,這反過來進一步對國際工人階級運動內部的許多優秀戰士產生惡劣的影響,引致其後許多革命的不必要的失敗。

改良主義的社會民主派與斯大林主義主導了上個世紀的工人階級運動,以及不斷扼殺社會主義革命的潛力。

霍布斯邦正是糾纏於這兩股勢力之間,使他無法看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持續潛力。這亦令他將馬克思一分為二,即接受作為經濟學家與歷史學家的馬克思,但拒絕作為革命家的馬克思。

因此,他在此書結尾悲鳴道﹕「自1980年代以來,社會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或其他,明顯已喪失他們過往替代資本主義出路的傳統,無論如何,除非他們或直到他們重新思考『社會主義』還意味著什麼?以及放棄體力勞動的工人階級是社會變革的主體這個前設。」(譯按﹕見此書第16章,〈馬克思與勞工﹕漫長的世紀〉Marx and Labour :the Long Century, 418頁。)

社會民主派與斯大林主義都聲稱代表整體工人階級說話。但兩者同樣遇上危機,尤其是在蘇聯解體後各國斯大林主義的共產黨處境,以及社會民主派自己不再能提供任何真正的改革。

霍布斯邦將社會民主派與斯大林主義的危機,等同於工人階級自身的危機,並認為馬克思主張工人階級是資本主義掘墓人的論調已經過時。

龐大的工人階級

但是全球的工人階級的力量不是在萎縮,在數量上還不斷增長。據一項估計,全球的工人階級有20億,或還有另外20億人面對同樣需要出賣他們勞動力的壓力。這數目遠遠大於馬克思年代工人階級的總和。

我們目前同樣經歷另一股革命浪潮,在埃及、突尼西亞,以及其他可能爆發革命的阿拉伯國家。而在埃及不止是製造業工人成為革命領導的力量,還有工人階級的其他層份參與,如稅務員、銀行業員工以及旅遊業員工等。

正是這股革命鬥爭建立起新的革命傳統,當下次有推翻資本主義的機會來臨之際,以確保不只在一個國家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達成。


2012年5月4日

盧卡奇(Georg Lukács)《尾巴主義與辯證法》(Tailism and the Dialectic)讀後感


匈牙利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盧卡奇(Georg Lukács)在1923年發表的《歷史與階級意識》(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下稱HCC)一書,是近代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的一項劃時代事件,HCC亦是後來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濫觴。但由它自出版開始,已不斷受到共產國際內部的批判,被視為是「正統」馬克思主義的「異端」思想。自蘇共斯大林奪權後,更成為禁書。盧卡奇之後亦被迫多次違心地對此書作出「自我批判」。

過去人們都一直談論為什麼盧卡奇在HCC一書出版後,面對眾多的批評或攻擊,一直保持緘默,沒有任何回應或自辯。原來是有的。2000年英國Verso出版社翻譯及出版了一份1990年代才發現的一份盧卡奇的手稿,書名為﹕《尾巴主義與辯證法﹕〈歷史與階級意識的辯護〉》(A Defence of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Tailism and the Dialectic,下稱T&D)。但也奇怪是,10多年來中國大陸都一直沒有中文翻譯。

此手稿估計是盧卡奇完成於1925年,當時盧卡奇有嘗試投稿至蘇共機關刊物《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但最後被拒絕發表。而之後一年當斯大林正式上場,此手稿更不可能有機會發表了。

盧卡奇的T&D主要是回應匈牙利共產黨文人魯達斯(L.Rudas)以及蘇共哲學家德波林(A.Deborin)對HCC的攻擊。兩人代表在當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以實證主義或機械唯物論方式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物。兩人其後都投靠及歸順斯大林主義,成為斯大林頒布的官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棍。兩人的學說,現在基本都沒有人會記得或提起。

T&D有兩部份。第一部份名為「階級意識問題」。這部份也是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部份。盧卡奇明確捍衛了在HCC 裡有關工人階級的革命主體意識的問題。盧卡奇在T&D批判魯達斯與德波林的馬克思主義是「客觀」的實證「科學」觀,令馬克思主義淪為資產階級的「社會學」,以反對工人階級的革命。盧卡奇以「尾巴主義」(Tailism)來形容他們兩人的庸俗「馬克思主義」。「尾巴主義」一詞來源自列寧《怎麼辦?》小冊子裡,批判俄國的「經濟派」是自發群眾運動的「尾巴」,不想領導群眾運動。但盧卡奇用尾巴主義的意思延伸指被動地成為「客觀」事件過程的「尾巴」,忽視在歷史過程內的革命(主體)的時刻。

盧卡奇用了「時刻」(Moment)一詞,在HCC內則沒有見到類似字眼。用「時刻」來對比「過程」(process)。盧卡奇強調在革命過程之中,「主觀時刻有決定性的主導地位」(the subjective moment has a decisive predominance)。盧卡奇引證所以列寧為什麼說「起義是一種藝術」。

更重要的是盧卡奇說到從辯證角度,認為歷史過程(其實也可以指革命進程)的內部結構,「不是進化論式的或是一種自然演進,而是充滿矛盾的,在向前與倒退之間顛簸搖晃」(not as an evolutionary one or an organic one, but as contradictory, jerkily unfolding in advances and retreats,p.61)。

這是全書最重要的創見,比HCC論述革命的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更走前了一步。這裡甚至與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的精髓——矛盾與不平衡的發展,不謀而合。還有後來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在《歷史哲學論綱》(On the Concept of History)內對於斯大林主義與社會民主派的「進步歷史觀」的批判,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盧卡奇在此書亦毫不忌諱提到托洛茨基的名字以支持自己的論點,即使托洛茨基當時在反斯大林的奪權鬥爭中,已開始失勢。因為魯斯達的文章除了批評盧卡奇,亦同樣批評托洛茨基,因為魯斯達懷疑盧卡奇也是托洛茨基的一派(事實不是),說兩人過於強調1919年匈牙利革命的工人階級意識的重要性,辯稱匈牙利革命失敗是「客觀」條件,與匈共的領導錯誤無關。

遺憾的是,盧卡奇在1926年斯大林政變成功之後,最終亦向現實屈服。所以,此書可以說是盧卡奇最後一份也是唯一一份為HCC活潑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辯護文件。

當然,此書也有一些不足地方,在第二部份「自然辦證法」,講述自然科學的認識論問題,過於繁瑣。而且,與第一部份關係不大,即使不讀此部份似乎影響不大。

還有是盧卡奇在T&D內,完全沒有提及或闡述「物化」(Reification)的概念,這是影響後來整個西方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思想。

無論如何,《尾巴主義與辯證法》與《歷史與階級意識》以及《論列寧》,是構成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重要三部曲之一。






2012年5月1日

與孔誥烽〈是極右崛起,還是左派不爭氣?——談法國大選〉文章之商榷

4月30日《明報》論壇版刊載的孔誥烽文章〈是極右崛起,還是左派不爭氣?——談法國大選〉(下稱孔文),筆者就孔文提出兩個商榷的問題,以及作出相關的資料澄清。

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帶領的極右排外的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在今次總統選舉首輪投票拿下17.9%的選票,成為第三大得票候選人。孔文認為這不是或不代表「極右崛起」。這肯定是不符事實。

「馬琳勒龐」現象解讀

首 先,4月23日《解放報》(Libération)的頭版標題,除了以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勝出首輪選舉為題外,就以「令人掃興」(Le Pen Trouble-Fête)來形容馬琳勒龐。新聞媒體從一個多月前,一直追訪馬琳勒龐在選舉截止報名前,連湊齊5百名市長的提名人名單都有困難(因為名單 是公開的,很多市長忌於國民陣線的名聲而不敢提名),還有事前民調的預測,直至今次選舉實際所得的成績,馬琳勒龐的表現肯定是令人意外的。所以馬琳勒龐成 為首輪選舉之後一直討論的熱點。

其次,孔文以馬琳勒龐今次的成績,比對她老父勒龐2002年在總統選舉首輪投票取得 16.86%的成績,認為這並不算是什麼「崛起」。但不知道孔先生是否忘記了老勒龐在2007年總統大選時的得票多少(孔文裡亦有提及)?老勒龐2007 年當時只取得10.44%。如果馬琳勒龐今次得票率減去上屆老勒龐的得票率是相差7.46%,比對2002年的相差率3.6%,增長足有兩倍之多。

還 有一個數字是2002年的總統首輪選舉的投票率是自1969年以來最低的,只有71.6%,但今屆投票率接近八成(79.48%)。馬琳龐勒今次得票的人 數是640多萬,比起2002年老勒龐的480多萬,增長有170多萬人,那不只是「僅僅合格」而已。如果這不是以「崛起」或「重新崛起」來形容,那「捲 土重來」也不為過吧?﹗

不過,這裡最大問題是孔文認為國民陣線在馬琳勒龐帶領下,會轉向一個「主流政黨,與其父輩反猶言論劃清界線」。這是一些法國政治評論員或學者的看法,但也受到不少質疑。

老 勒龐掃除黨內反對力量,一手安排馬琳勒龐繼承他的位置。雖然馬琳勒龐其後刻意為國民陣線進行「去妖魔化」(dédiabolisation)工程,但在老 勒龐的身影下,她究竟有多大獨立性?她骨子裡與其老父輩是否真的有所分別?就在不久前,老勒龐公然發表支持敍利亞獨裁者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ssad)的言論,但當記者問馬琳勒龐的看法時,她卻迴避不答。還有是黨內除了她老父的死硬極右派存在外,更有惡名昭彰的公然否認有納粹集中營毒氣室的 哥爾尼奇(Bruno Gollnisch)這一派。

即使馬琳勒龐將反移民反伊斯蘭教的綱領,柔性地裝扮成是對法國 本土文化認同的一種威脅。但只要留意馬琳勒龐具體發表過的言論,例如「在伊斯蘭教徒下的法國等如被納粹佔領一樣」、「法國人都是吃經過伊斯蘭教規定屠宰 (Halal)的肉類」,這些誇張不實甚至煽動族群矛盾的言論,難令外界對馬琳勒龐放心。或者,孔先生是社會學系的專業,自己可以來法國作些田野調查,訪 問一些外來移民、少數族裔或伊斯蘭教徒等對馬琳勒龐的看法。

至於國民陣線取得不俗成績原因,孔先生認為是「左派不爭 氣」。若以「選舉成績論英雄」,那為什麼不說右派的薩爾科齊更不爭氣或窩囊?因為就是薩爾科齊過去為了轉移經濟危機的視線,以及有計劃地為爭取右派(包括 極右)的票源,不斷將失業、罪案等種種社會問題歸咎外來移民、少數族裔或伊斯蘭教徒。但最終獲益者反而不是他自己(若以今次首輪投票來看),而是由比他更 右的國民陣線來收割呢﹗

是什麼的「左派」不爭氣? 

第二點,孔文的最大問題,就是將法國社會黨與其他基進左翼政團混為一談。而指控兩者都沒有(或近乎沒有)關於經濟增長的政見綱領,也是不實的。

首 先又回到一些基本資料問題。基進左翼的左翼陣線(Front de gauche)候選人梅朗松(Jean-Luc Mélenchon)並非獲所有「激進左派政團聯合推薦」。這裡還有左翼陣營內其他獨立出來參選的候選人,包括有綠色生態女候選人裘莉(Eva Joly),新反資本主義黨(Nouveau Parti anticapitaliste)候選人普圖(Philippe Poutou),以及工人鬥爭(Lutte Ouvrière)的娜塔麗阿托(Nathalie Arthaud)。雖然梅朗松這次的得票率11.1%,未如預期理想。但這已是過去30多年來,除了社會黨以外獨立參選的左翼候選人所獲的最高得票。

至於梅朗松對於解決經濟問題的主張,除了向富人徵重稅外,還有更重要一點是銀行國有化。因為他認為現時的經濟危機是銀行金融財團所造成的危機。這種銀行國有化的主張,無疑在主流媒體是被「消音」的。但現實例子並非沒有,可以看看現時一直被主流媒體忽略的冰島﹗

有關圖盧茲的槍殺事件,筆者在法國沒有看到有那個「左派輿論」在起初說成是「新納粹極右黨徒幹的」。請孔先生指出法文資料來源。

孔 文又提到奧朗德沒有什麼「意念」來「啟動經濟活力」的問題,亦是錯誤。孔先生究竟有否看過奧朗德的政綱?難道他提出向富人加稅減低社會貧富差距,停止緊縮 政策以紓緩民困,增加社會開支以創造就業,不是帶動經濟增長的辦法之一嗎?至於奧朗德要求歐洲央行協助推動經濟復蘇,就算是薩爾科齊亦同樣要求歐洲央行加 強財政干預力度,推動歐元區經濟復蘇。至於這方法是否有效,那是另一個問題。

最後,「挺歐」是否票房毒藥?筆者認為不是,或者不是問題的根源。

法國社會現時的矛盾,除了社會經濟的不平等外,就是伊斯蘭裔移民文化與法國傳統白人之間的文化衝突問題。其實,馬琳勒龐與梅朗松都是爭取勞工階級的票源。但兩者的差異是前者主張是鎖國,不容許外國人進入「搶飯碗」。而後者則主張大赦無證勞工,以及不要將伊斯蘭教徒污名化。

但 現實情況是法國社會在過去五年,經過薩爾科齊有系統地散播排外論述,例如「外國移民偷走本地工人工作」、「法國社會承受外來移民的能力已達飽和」等已成為 霸權論述的情況下,左翼強調的「權利價值」的論述日益被邊緣化。這亦解釋為何馬琳勒龐在工人階級有一定市場,尤其是因公司將生產線遷往國外低成本地區(包 括東歐、北非及東亞)而遭受閉廠失業打擊的一批藍領工人。而梅朗松的主張在這種排外霸權的論述下,即使如何努力,相比起馬琳勒龐畢竟處於下風。那這還不是 基進左翼的「不爭氣」?不是。如果真正要怪不爭氣的,那就只能是社會黨。社會黨作為左派主要大黨,過去多年在反制排外議題的論述工作上,做得不積極甚至是 懈怠。

2012年五.一 勞動節    

孔誥烽原文之連結﹕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8363

2012年4月6日

迪米特里斯.克里斯托拉斯絕命書

 翻譯﹕宋治德(Vincent Sung)

譯按﹕迪米特里斯.克里斯托拉斯(Dimitris Christoulas),77歲,退休藥劑師,亦是一名左翼人士。2012年4月4日,希臘當地時間上午9時正,他在議會廣場外吞槍自盡。死後留有一封遺書,內容控訴當局的財政緊縮政策,將他趕上絕路。克里斯托拉斯的死,激起希臘人民新一輪的抗爭浪潮,他並已成為全國人民反抗政府轉嫁危機的象徵人物。我將網上流傳他遺書的英文翻譯版本,譯成中文。


「索拉科魯」(譯註﹕喬治奧斯.索拉科魯Georgios Tsolakoglou是希臘二戰在納粹德國與法西斯意大利佔領下的通敵總理,用他來比做現時希臘政府)的政府已徹底摧毀了我生存的唯一依靠——就是過去35年在沒有國家幫助下,靠自己工作所得來而像樣的退休金。

假如一個希臘同胞拿著衝鋒槍在手,我或會跟隨他並與他做同一事情。但可惜我已年紀老邁,令我無法採取激烈的回應行動。在我開始要過在垃圾桶內篩選可以進口食物的生活前,除了以這體面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已別無他法。

我相信這一代沒有未來的年輕人,終有一天會拿起武器,將國家的這些叛徒,像1945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下場一樣,吊死在憲法廣場。
"The Tsolakoglou government has annihilated all traces for my survival, which was based on a very dignified pension that I alone paid for 35 years with no help from the state.

And since my advanced age does not allow me a way of dynamically reacting (although if a fellow Greek were to grab a Kalashnikov, I would be right behind him), I see no other solution than this dignified end to my life, so I don’t find myself fishing through garbage cans for my sustenance.

I believe that young people with no future, will one day take up arms and hang the traitors of this country at Syntagma square, just like the Italians did to Mussolini in 1945."   "Athens News"

2012年1月15日

就崇實尾崎對法國「革命共產主義聯盟」(LCR)的指控查詢相關法文資料來源


本來不想加入好友萬毓澤與署名「崇實尾崎」這位仁兄的討論,不過,「崇實尾崎」對法國左翼團體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LCR)的一些指控,看了實在些按捺不住(雖然它已經解散),需要向「崇實尾崎」要求交代資料來源。有關對話如下﹕

「崇實尾崎」﹕
「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希拉克又不是執行了勒龐主張的大部分反移民排外政策?……」

宋治德回應﹕
樓上的「崇實尾崎」,請你提供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 的法文資料文獻,證明「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Chirac)」?

「崇實尾崎」﹕
LCR 政治局在2002年4月25日在黨報《Rouge》中發表聲明,說LCR將會“動員,確保勒龐得到最少可能的選票”。在4月26日的 《Libération》中,LCR的 Olivier Besancenot呼籲“在街頭和票箱中阻止勒龐”。爲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LCR中央委員會在4月28日發表聲明,說LCR的立場,“就是投票給反對 勒龐的候選人”。你人在法國,要找到這些東西,應該是輕而易擧的事情吧?

一點補充,在2002年5月5日的法國總統第二輪選舉中,只有兩名候選人,一個是保守右翼的希拉克,另一個是極右派的勒龐。

宋治德回應﹕
我 身在法國,都有大致看過「革命共產主義聯盟」(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以下簡稱LCR),當年2002年總統大選時的相關資料。但從我所看到的法文資料,與你所說的出處有出入,很難看到或證 實「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Chirac」,包括在白紙黑字句方面或本身原則立場方面。所以有關資料出處及具體句子,還需與你進一步核證。

否則,我認為你這樣說實是誤導他人,而對LCR也不公平(雖然他們已經解散)。

首 先在2002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當時有16位候選人,LCR都有派出候選人Olivier Besancenot參選,難道LCR不叫選民選自已派出的候選人,要去選希拉克的道理?不過,你後來及時補充是在第二輪投票只剩下希拉克和勒龐(Le Pen)的情況下說出這些話。

但即使就你所提供的資料,仍然有很大疑問。你所引述的第一個資料,我查過«Libération»網頁2002年4月26日的所有新聞,並沒有Olivier Besancenot的訪問,會否你記錯或看錯日子?請再提供。

其 實Olivier Besancenot說過類似意思你引述的話,我看到應該是出自Olivier Besancenot在2002年4月25日發表的聲明,原句是﹕ «Il s’agit, en effet, de barrer la route à Le Pen dans la rue comme dans les urnes»。但即使如此,這與「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的說法有明顯的不同。

第二個資料你引述Rouge週報2002 年4月25日一期,我也看過,裡面有10多篇文章,不知你所引述是出自哪篇聲明?但即使你這句話是出自其中一篇聲明或文章。但法語「動員」 (Mobilisation)有呼籲群眾上街鬥爭的意思,而且當時LCR確實正動員在5月5日第二輪投票前的五一大遊行,以反對勒龐但同樣反對右派希拉克 的政策,也不是「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還是要說歡迎具體指出有關哪篇聲明裡哪句子說出「動員,確保勒龐得到最少的選票。」

第 三個資料有關LCR 中央於2002年4月28日發出的聲明。這份聲明我有在手,但我在法語文章的字裡行間找不到有說出「就是投票給反對勒龐的候選人」(就算是希拉克也不會是 真正反對勒龐吧),或「投票給勒龐的競選對手」等的字眼。如果你有的話,還是要請你就直接引出法文原句。

最後,始終要觸及 的問題是,如果叫人街頭動員及選票來打倒勒龐,那是否始終在客觀上是有利希拉克之嫌?哪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策略問題,當時現實迫在眉睫要在右派希拉克與法 西斯之間如何抉擇?或是兩個都不選?除了街頭鬥爭動員反勒龐(這點當時LCR已積極去做),在選舉方面是否呼籲採取Abstentionnisme「取消 主義」或「棄權主義」不去投票或投廢票呢?有關法語的討論資料已相當多。這裡我只是先澄清一些基本資料的問題,不是深入討論這個問題。

「崇實尾崎」回應﹕
 (A)摘自Oliver Besancenot在2002年4月25日
發表的聲明:
Déclaration d’Olivier Besancenot, 25 avril 2002 :

"Depuis dimanche soir, les manifestations anti-FN, notamment de la jeunesse, se succèdent partout dans notre pays. La Ligue y est particulièrement présente. Il s’agit, en effet, de barrer la route à Le Pen dans la rue comme dans les urnes. La LCR se mobilise pour que Le Pen ait le moins de voix possible le 5 mai."

Besancenot在描述LCR在總統選舉第一輪結果公佈後的青年 反勒龐示威中的顯著角色後,說“Il s’agit, en effet, de barrer la route à Le Pen dans la rue comme dans les urnes. La LCR se mobilise pour que Le Pen ait le moins de voix possible le 5 mai....”。翻成中文,即“[這些示威]就是在街頭上和票箱中阻止勒龐。革共盟將會動員,使勒龐在5月5日[的第二輪總統選舉]得到最少可能的選 票。”

(B) 摘自革共盟中央委員會在2002年2月28日就4月21日
總統選舉第一輪結果發表的聲明:
Déclaration du Comité central de la LCR suite aux résultats électoraux du 21-04-2002Communiqué de la LCR, 28 avril 2002:

"Le CC de la Ligue confirme les positions adoptées par la LCR dès le 21 avril au soir et, dans ce cadre, rappelle la nécessité de barrer la route à l’extrême droite dans la rue comme dans les urnes. Cela se traduira par voter contre Le Pen le dimanche 5 mai et préparer, dès le lundi 6 mai, les conditions d’un "Tous ensemble" contre la politique de Chirac."

翻成中文,就是“同盟中央委員會確定同盟從4月21日晚上開始採納的立場,並在這個前提下,重申在街頭上和票箱中阻擋極右派的必要。這意味著在5月5日星期天,投票反對勒龐。而從5月6日星期一開始,準備總動員反對希拉克政策的各種條件。”

(C) 摘自Olivier Besancenot在2002年5月3日
的聲明:
Déclaration d’Olivier Besancenot, 3 mai 2002

"Je réaffirme que, dimanche prochain, il faut faire barrage au Front National dans les urnes comme nous l’avons fait dans la rue. Ce 5 mai, votez contre Le Pen. Et, dès dimanche soir, pour marquer notre opposition aux projets d’une droite antisociale et ultrasécuritaire, rassemblons-nous nombreux..."

翻成中文,就是“我重申,在將來的星期天,我們必須像我們在 街頭上阻擋國民陣綫[指第一輪結果公佈之後的“共和派”反勒龐示威]一樣,在票箱中阻擋它。在5月5日,投票反對勒龐。然後,在星期天晚上開始,我們遊行 抗議反社會和超保安[指無限擴大軍警權力]右翼的政策...”

(D) 摘自《Libération》2002年4月26日
的一篇評論員文章。
Le PS exhorte ses troupes à voter utile,
Par AESCHIMANN ERICQUINIO PAULBERNARD CATHERINE,
ÉVÉNEMENT Le 26 avril 2002 à 23h10, 《Libération》
http://www.liberation.fr/evenement/0101411018-le-ps-exhorte-ses-troupes-a-voter-utile

'«Barrage». Hier, à Paris, ce n'est pas un militant PS qui s'est braqué, mais Alain Krivine, le leader de la 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 con trairement à son candidat, Olivier Besancenot, qui a appelé hier à «faire barrage à Le Pen dans la rue et dans les urnes». Dans l'amphithéâtre de Sciences-Po, Jean-Luc Bennahmias pour les Verts, Dominique Strauss-Kahn pour le PS, Karim Zeribi pour les chevènementistes et Jean-Jacques Jégou pour l'UDF ont appelé à voter Chirac. Pas Krivine : «On est en train de transformer un pyromane en pompier. Cette campagne pour faire du vote Chirac un plébiscite, on va la payer cher demain. Je peux me tromper, mais il n'aura pas besoin des voix de l'extrême gauche.» «Alain, on se connaît bien, mais je ne peux pas être d'accord avec toi, lui a répondu Patrick Braouezec, maire PCF de Saint-Denis. Il faut voter Chirac pour que Le Pen ne soit pas à 40 %. Et il faut qu'il soit battu à plate couture, pour que ce soit aussi notre victoire et que Jacques Chirac ne puisse pas s'en servir.» Plus tard, Braouezec a parlé, lui aussi, de Lionel Jospin : «Je comprends qu'il n'ait pas appelé tout de suite à voter Chirac. J'attends qu'il le fasse de manière claire la semaine prochaine.».'

這篇評論員文章討論 的話題,是第一輪結果公佈之後,法國社會黨内外的號稱左翼勢力,就是否公開呼籲投票給希拉克的爭論。這裏摘引的一段的開頭,十分明確地指出,在4月25日 在Sciences-Po大學講堂進行的一次公開討論中,革共盟的領導人克理文(Alain Krivine),同自己的總統候選人Olivier Besancenot#唱反調#,說不能公開呼籲投票給希拉克。Besancenot經常講的那一句話:«faire barrage à Le Pen dans la rue et dans les urnes».(“讓   我們在街頭上和票箱中阻擋勒龐”)在這裏被引用,而且還是十分合乎常識地,被記者認爲是公開呼籲票挺希拉克的説法。
其實,LCR在2002年5月5日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採取的立場,並沒有宋治德說得那樣迷離撲朔。

在 選舉只剩下希拉克和勒龐兩名候選人的前提下,LCR從4月21日晚就公開宣佈,要通過示威和投票,雙管齊下反對勒龐。上面摘錄的4月26日《解放報》評論 員文章,也將LCR總統候選人Olivier Besancenot“在街頭上和票箱中阻止勒龐”的講法,確認為投票給希拉克的呼籲,並將LCR長期的領導人Alain Krivine在Sciences-Po論壇上的發言,說成是同Besancenot唱反調的行爲。

到4月28日,LCR 中央委員會發表聲明,將外界對他們整體立場的疑問,決定性地解除了:Ce 5 mai, votez contre Le Pen. (在5月5日,投票反對勒龐)。當然,他們說,希拉克當選後,就立即要反對他。這種口吻,是不是很熟悉呢?沒錯,這同每次都要群衆投票給社民黨或民進黨的 號稱左翼人士,爲了表明心跡,都會發表的聲明。

宋治德回應 
畢竟是你本人提出對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的指控,所以我當然想進一步確認你自己根據的資料來源。誰主張、誰舉證,合情合理。難道是我主張,你舉證,你舉證不了就是我的主張成立的道理嗎?

再 次都是就一些事實及資料出處問題,要釐清一下,未到「詮釋」的問題。你自己是否記得自己開初所提供的資料?好像似乎已經忘掉了。看來還是需要幫你回憶及對 照一下。因為你這次提供的資料來源,已經證明你第一次所提的來源是錯誤的。或者,始終都是臨時要重新找資料彌補開初的漏洞,引致「張冠李戴」的問題是可以 理解的。

以下以你第一次說法為版本一,第二次說法為版本二。*號為本人按語

一﹕
版本一
「在4月26日的《Libération》中,LCR的 Olivier Besancenot呼籲『在街頭和票箱中阻止勒龐』」,所以是「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

版本二
「(D) 摘自《Libération》2002年4月26日的一篇評論員文章。

* 原來是記者對於一場辯論的評論,「記者認爲是公開呼籲票挺希拉克的説法」。

二﹕ 
版本一
「LCR政治局在2002年4月25日在黨報《Rouge》中發表聲明,說LCR將會『動員,確保勒龐得到最少可能的選票』」

版本二
「(B) 摘自革共盟中央委員會在2002年2月28日(應該是4月28日)就4月21日
總統選舉第一輪結果發表的聲明」
"Le CC de la Ligue confirme les positions adoptées par la LCR dès le 21 avril au soir et, dans ce cadre, rappelle la nécessité de barrer la route à l’extrême droite dans la rue comme dans les urnes. Cela se traduira par voter contre Le Pen le dimanche 5 mai et préparer, dès le lundi 6 mai, les conditions d’un "Tous ensemble" contre la politique de Chirac."

* 你版本二引述出這份LCR中央聲明的這段話,不是你版本一所說出自Rouge的報紙內。2002年2月28日的Rouge 只是節錄該聲明的部份,沒有這段說話。

*版本二這段話也沒有見到版本一你提到「動員,確保勒龐得到最少可能的選票」的這句話。

*實際這句話你版本一引的說話其實是出自你版本二引的「(A)摘自Oliver Besancenot在2002年4月25日
發表的聲明」Déclaration d’Olivier Besancenot, 25 avril 2002 :
“La LCR
se mobilise pour que Le Pen ait le moins de voix possible le 5 mai.”
三﹕
版本一
「LCR中央委員會在4月28日發表聲明,說LCR的立場,『就是投票給反對勒龐的候選人』」

版本二
你自己的翻譯﹕「翻成中文,就是革同盟中央委員會確定同盟從4月21日晚上開始採納的立場,並在這個前提下,重申在街頭上和票箱中阻擋極右派的必要。這意味著在5月5日星期天,投票反對勒龐。而從5月6日星期一開始,準備總動員反對希拉克政策的各種條件。」

*是有你版本一所引的這句「就是投票給反對勒龐的候選人」的話嗎?

*當然,如果你開初講,總之LCR說從街頭及票箱要踢走勒龐,就是等如「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這種演譯邏輯,那是另外問題,我沒有興趣在這裡爭論了。但是,引用資料出處來源是,還是要誠實一些,個人的意見「演譯」,那是後一步的事情。

四﹕
最後版本二
「(C) 摘自Olivier Besancenot在2002年5月3日
的聲明」Déclaration d’Olivier Besancenot, 3 mai 2002

"Je réaffirme que, dimanche prochain, il faut faire barrage au Front National dans les urnes comme nous l’avons fait dans la rue. Ce 5 mai, votez contre Le Pen. Et, dès dimanche soir, pour marquer notre opposition aux projets d’une droite antisociale et ultrasécuritaire, rassemblons-nous nombreux..."

「翻成中文,就是“我重申,在將來的星期天,我們必須像我們在街頭上阻擋國民陣綫[指第一輪結果公佈之後的“共和派”反勒龐示威]一樣,在票箱中阻擋它。在5月5日,投票反對勒龐。然後,在星期天晚上開始,我們遊行抗議反社會和超保安[指無限擴大軍警權力]右翼的政策」

*可能你用網上翻譯器的問題,變成中文的個別字眼完全不是法文原來意思。這段翻譯可以譯為﹕
「我重申,在下一個星期天,必須在投票時為國民陣線製造障礙,就如我們已經在街頭上為他們製造了障礙一樣。這個5月5日,投票反對勒龐。和從星期天晚上開始,為了顯示我們反對一個危害社會和持極端安全主義的右派政策,我們要大量凝聚起來。」

下面一則﹕本來是我對「祟實尾崎」個人勸告,他看了我已經刪去。怎知被他拿來作文章,認為我是「恐嚇」?原段如下﹕
「總 之,希望你引述資料時,要作出詮譯以及討論問題,尊重事實,就事論事,以理服人,毋須動輒上綱上線,「非要扣人家帽子不可的辯論品格。可能這是你用化名 「崇實尾崎」的風格而毋須顧慮,但除非你只認為只須在網絡虛擬世界「指點江山」便足夠,而現在或將來也毋須以真實身份參與,或者會有機會接觸或碰到所有被 你批判過、甚至說得不客氣是被誹謗過為「反革命」或「帝國主義辯護士」等之類字眼的團體或人士。但即使如此,可能人家已掌握你真實身份及背景,只是看在或 起碼都是在運動圈子的份內,予以暫且容忍,不予追究。但凡事留有餘地,適可而止。」

宋治德最後總結﹕
我現在簡單的總結如下﹕

(1)
你的指控是﹕「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其來源見第(2)部份的歸納。

(2)
就你第一次提交的句子(或疑似「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的句子,下稱疑似句子)及其資料出處,以及其後多次補交就疑似句子的具體出處資料,這裡不再累贅引述你已提交過的原文。歸納如下﹕

1.「動員,確保勒龐得到最少可能的選票」。摘自「LCR政治局在2002年4月25日在黨報《Rouge》中發表聲明」。

2.  「Olivier Besancenot呼籲『在街頭和票箱中阻止勒龐』」。摘自「《解放報》2002年4月26日的一篇評論員文章」。

3.  「LCR的立場,『就是投票給反對勒龐的候選人』」。摘自「LCR中央委員會在4月28日發表聲明」。

這裡有兩個問題。
第一,這些提交的疑似句子的出處來源首先是否正確?
第二,如果出處來源是正確,這些疑似句子是否有白字黑紙寫明「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

宋治德

我的結論是﹕

2.1 及2.2的疑似句子的出處是正確的。
2.3的疑似句子的出處則不正確或無法找到。你所提交及譯出的4月28日聲明部份,只有類似句子是「投票反對勒龐」,並非「就是投票給反對勒龐的候選人」。

但即使2.1 ,2.2 及2.3的實際原句「投票反對勒龐」,這些疑似句子資料出處正確。
但很明顯,根本不是你第(1)部份指控的「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的這句話。

所以,你指控「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根本不能成立,是捏造出來,事實已經很清楚。似乎是你應該先查證,後指控吧。我要說的已說完。就留給大家評斷。

最 後稍為回應一下,為什麼我第二次向你查詢會把最後一段留言刪去。正因為個人好意勸告,你看到我便刪去。如果你要大造文章,我也是預料到,發得出來就預料你 會「立此存照」,你說什麼「流氓」語言,就隨你的便,反正我過去工會工作都經常會被那些老闆說我是什麼工會「流氓」。但你那種以專抓人辮子扣人帽子批鬥人 的風格是否是文化流氓?或文化打手?你之前已給我戴的「反革命」及「帝國主義辯護士」的帽子,我也有「立此存照」。你也自重吧﹗

宋治德

原本向這位「崇實尾崎」的第二次查詢,連帶一個私人的善意勸告給他,原意讓他看了就刪除。不知是否他過去公開點名罵人扣人帽子實在太多而感到心怯(包括本人 在內就被他多次點名扣帽子為「反革命」及「帝國主義辯護士」)?結果竟然被他解讀為我「恐嚇」他來大造文章。他過去經常批鬥人家的氣焰在哪裡呀?請問他如 果感到「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那是否需要向被他經常批判的「資產階級鎮壓性國家機器」備案求助?甚至是否須要向帝國主義的北約尋求「人道干預」的保護?

這個私人的好言相勸原段如下﹕

「總之,希望你引述資料時,要作出詮譯
以 及討論問題,尊重事實,就事論事,以理服人,毋須動輒上綱上線,非要扣人家帽子不可的辯論品格。可能這是你用化名「崇實尾崎」的風格而毋須顧慮,但除非你 只認為只須在網絡虛擬世界「指點江山」便足夠,而現在或將來也毋須以真實身份參與,或者會有機會接觸或碰到所有被你批判過、甚至說得不客氣是被誹謗過為 「反革命」或「帝國主義辯護士」等之類字眼的團體或人士。但即使如此,可能人家已掌握你真實身份及背景,只是看在或起碼都是在運動圈子的份內,予以暫且容 忍,不予追究。但凡事留有餘地,適可而止。」


林致良

兩 天前我在林柏儀的面書上跟「崇實尾崎」開始了一場討論。事緣他針對今次台灣總統選舉,認為左翼應該抵制一切行政機關的選舉,因為「革命左翼沒有理由票挺資 產階級政黨,更加沒有理由參與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行政長官的選舉」。他並指責法國激進左派「革命共產主義同盟」(LCR)2002年大選時犯了「呼籲支持 者投票給希拉克」的錯誤。
我請他對LCR的指控拿出證據來,結果他來來回回舉出很多LCR的聲明,可是沒有一個聲明是這樣說的。他只能說聲明「當然就意味著」LCR呼籲投票給希拉克。指責LCR「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證明
是無中生有。事實澄清了。
就 著台灣總統大選,我希望他澄清他的主張到底是不投票、投廢票還是不表態?可惜他至今還沒有回覆。而我的正面意見,我星期六中午已在自已的面書上貼出來了, 大意是:正式投票比投廢票好,好處在於可以藉此考察各組候選人政見、打敗最壞的一組候選人、同時向群眾廣泛宣傳需要打造勞動階級的黨派和候選人。我還解釋 抵制選舉為什麼不足取。
我想,兩邊的意見都擺出了,再談下去也就沒有多大價值。所以,我不想再就有關問題跟他討論下去。大家各自修行好了。是非對錯留待有興趣的朋友自行判斷吧!

宋治德


還有叫 Lasantha Michel 幫「崇實尾崎」「鳴鑼開道、吆喝迴避」的不知是何許人?我要求「崇實尾崎」提供指控LCR在2002年法國總統選舉「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Chirac)」的相關資料來源。

這位「教主」的「小妹」竟然迫不可待的說是「陰險」以及說出侮辱性言詞。正如她附和其「教主」所言,因為我自己「人在法國,找這些資料不難」。

那請問,假如有人指控我在即將到來的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呼籲我的同學或朋友投票支持大右派薩爾科齊,我要求指控者提供資料及舉證,回覆是我「人在法國,找這些資料
不難」。

試問有這種「道理邏輯」嗎?

原來是有的,林致良回應﹕

「怎 會沒有?有的:1938年抗戰初期,中共的領導王明、康生便有鼻有眼的造謠陷害,說出獄後仍然堅持托派立場的陳獨秀是「每月拿三百元津貼的日本間諜」,王 明還說「陳獨秀即使不是日本間諜,也應該說成是日本間諜」。輿論大嘩,知名社會人士發公開信指責中共誣衊。陳獨秀也立即寫公開信回應(中共報紙不肯登)。 中共怎樣回應?《新華日報》連發數篇短評說:「陳獨秀是否漢奸問題,首先應該看陳獨秀是否公開宣言脫離托派漢奸組織和反對托派漢奸行動以為斷。」這是舊 聞,但今天不也有自稱左派的人耍這種把戲嗎?更多嘆的是,連一些自稱信奉第四國際的黨派(例如斯巴達克派)也玩起老托曾經批深惡痛絕的偽造學派的技倆。真 是不可不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