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是開始改變一個世代的罷工
——評2011年11月30日英國公營部門工人大罷工
作者﹕索瑪斯.密爾恩(Seumas Milne)
翻譯﹕宋治德(Vincent Sung)
譯按﹕原文是英國《衛報》(The Guardian)2011年11月30日網上文章,副標題為譯者所加。
這是在錯誤的時間來號召罷工。工業行動會對經濟造成「重大損害」。它亦不會帶來甚麼改變。公營部門工人不會參加,公眾輿論亦會反對發起罷工的工會。據說唐寧街10號首相府「暗裡雀躍」工會正好「落入了他們的圈套」。
對於今天(11月30日)的罷工,抹黑宣傳在過去數周不斷升級,到近日已達歇斯底里邊緣。《每日郵報》(Daily Mail)聲稱由一伙「惡棍」領導街道清潔工及護理工為捍衛他們退休金的罷工,是脅持國家以勒索贖金;同時梅鐸(Rupert Murdoch)的《太陽報》(The Sun)形容他們是「魯莽」及「自私」。
教育大臣戈夫(Michael Gove) 以及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台灣譯作卡麥隆)挑起80年代的「反工會情緒」,戈夫咒罵罷工領袖是「摩拳擦掌地想打架的死硬派」,而卡梅倫譴責罷工是「極度不負責任」,同時堅持認為罷工只是「濕水爆竹」(譯按﹕罷工對公營部門運作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但是高達兩百多萬的公營部門僱員,從教師、護士到學校的女廚工,沒有理會這些反罷工的言論,而組織了超過30年以來英國最大規模的罷工。政府形容公務員的退休金為豐厚回報的荒謬言論——即一半公務員退休後每年可得5,600英鎊(港幣6萬7千多元,台幣26萬多元)或少一些(譯註1)——結果適得其反。
這不單是一場大規模的罷工,它更為突出的是參與的廣泛性,由學校校長到學校清潔工都參與進來。而參與罷工行動大部份是女性,而且當中大部份又從來沒有參與罷工的經驗。這是一個「大社會」(Big Society)的行動,但不是卡梅倫所說的那個意思。
儘管部長們與媒體作了最大的努力來抹黑這場罷工,但它仍引起公眾強烈的同情。BBC的ComRes在上星期(11月18至20日)所作的民意調查,當中根據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比率的意見分佈,但是有61%受訪者贊同公營服務工人「反對改變他們退休金的罷工是有理的」。
當然,如果爭議與服務中斷一直持續,公眾輿論的同情很可能會改變。但是今天(11月30日)的大罷工應該有助埋葬1979年「不滿的冬天」(Winter of Discontent,譯註2)這筆有毒的政治遺產——就是大型公共部門的罷工永遠得不到公眾支持,以及任何政治人物如果不去譴責及制止這類罷工,他們的政治生涯便會完結。
保守黨領導層明確地鎖定自己在戴卓爾(台灣譯作柴契爾)時代的思維方式。這不單反映在財政大臣歐思邦(George Osborne,台灣譯作奧斯本)本週發表的2011年《秋季報告》(Autumn Statement 2011)裡,回應這份財政緊縮預算若果失敗,未來幾年更多的同類方案仍會陸續再來;這份財政預算更是自1988年保守黨財政大臣勞森(Nigel Lawson)削減富人稅率三份之一的財政預算以來,更為赤裸裸的階級剝削財政預算。
任何聲稱「我們同坐一條船」的言論,現在只會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因為歐思邦冷酷地削減低收入家庭兒童的稅務寬減,將10萬名兒童推向貧困,這些錢則用於加建公路及以補貼削減了的燃油稅收入。
隨著宣佈在2015年前削減公營部門16%薪酬以及71萬個職位流失的措施,財長是向自己的工作伙伴宣戰。而且還威脅要減少就業保障以有利私有化交易以及結束國家的薪級制度,歐思邦實在不能找到其他更有力的理據令到公營部門工人不得不採取工業行動。
公營部門工人罷工有理,因為這是唯一能夠對歐思邦提出增加退休金供款3.2%進攻的自衛,以及令到政府作出任何讓步的唯一理由。這也是保障公營部門在薪酬與待遇方面不會出現「向底競爭」,以及損害服務質素。
罷工遠未破壞經濟,這反而是因為缺乏需求與投資所致。如果公營部門工人越是成功抵抗減薪與減福利以保障他們的生活水平,他們也越是有助經濟維持發展。
但是今天的罷工及其他後續的行動,不只是退休金的問題。它同時是抵抗要公營服務工人為並非他們造成的經濟危機而買單的壓力,真正造成經濟危機的可恥元兇就是那些有豐厚盈利的金融機構及大財團。
當大多數人的實際收入越來越下降,而董事們的收入上升49%以及銀行紅利超過140億英鎊(港幣1,600多億,台幣6,500多億)時,這對於一般人不難識別問題所在。而對於整體勞工來說,這裡誰是「魯莽」及「貪婪」也不會有多少異議,它不會是公營部門工人。
正如列斯(Leeds,台灣譯里茲)的一位年薪只有15,000英鎊(港幣18萬多元,台幣73萬多元)的園丁對《衛報》說,罷工是唯一方法令到富人關注我們低收入一群的絕望,「他們(罷工工人)只是沒有任何頭緒,就是像我們這樣低收入的如何可以生活下去。」
卡梅倫與歐思邦的策略一開始就是要分化公營部門工人與私營部門工人,迫使公營部門工人贏取額外的市場信譽;以及說服私營部門工人未來會更幸福,如果教育與醫療服務公營部門的退休金能夠降低至如私營部門那樣的可憐或不能生存的程度。
保守黨政策部長勒溫(Olivier Letwin)的話,令我們知道他們腦袋裡究竟想法如何,就是他告知一間顧問公司對公營服務的改革只能透過「一些真正的紀律以及一些恐懼」。
但部長們今次似乎錯估形勢。公營部門工人罷工的訊息撥動了公眾的心弦。私營部門的聯合利華(Unilever)公司的工人,投票通過為捍衛他們的退休金而採取罷工。
私營部門退休金處於極度困境的一個決定性原因,就是工會力量的下降,這結合過去一個世代大規模的財富爭奪與不平等的急速擴散。工會會員人數自1970年代以來的下降,差不多反映同期國民收入比率在最高1%的急速增加。
這是全世界人民在新自由資本主義當道下對人民生活及公營服務攻擊的共同體驗,而英國過去18個月來發生的罷工、佔領及騷亂便是對這種體驗的回應。難怪今天(11月30日)的罷工能夠得到從尼加拉瓜到孟加拉人民的支持。
一次罷工當然不能迫使政府夾著尾巴逃跑。今次罷工對歐思邦的方案給予一擊後,可能需要更多的工業行動,當然這並不保證一定成功。但今天(11月30日)一個民主工作場所的有力量的展示,提供開始改變一個世代的時機。
註1﹕英國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推出的公務員退休金改制方案,主要是將公務員可以獲取全數退休金的退休年齡由現時60歲(女性)或65歲(男性)在2020年一致提高到66歲;由原本使用退休前最後薪資計算退休金制度,改為以職業生涯平均薪資計算,變相降低退休金支付款額;以及提高僱員供款比率3.2%,變相減薪。
註2﹕1978-79年冬季,英國工會為抗議當時工黨政府凍結公務員工資,而發起一連串大罷工,全國陷於癱瘓。一般評論認為這最終導致保守黨的大右派戴卓爾(柴契爾)上台,戴卓爾其後展開一系列打擊工會的政策。
——評2011年11月30日英國公營部門工人大罷工
作者﹕索瑪斯.密爾恩(Seumas Milne)
翻譯﹕宋治德(Vincent Sung)
譯按﹕原文是英國《衛報》(The Guardian)2011年11月30日網上文章,副標題為譯者所加。
這是在錯誤的時間來號召罷工。工業行動會對經濟造成「重大損害」。它亦不會帶來甚麼改變。公營部門工人不會參加,公眾輿論亦會反對發起罷工的工會。據說唐寧街10號首相府「暗裡雀躍」工會正好「落入了他們的圈套」。
對於今天(11月30日)的罷工,抹黑宣傳在過去數周不斷升級,到近日已達歇斯底里邊緣。《每日郵報》(Daily Mail)聲稱由一伙「惡棍」領導街道清潔工及護理工為捍衛他們退休金的罷工,是脅持國家以勒索贖金;同時梅鐸(Rupert Murdoch)的《太陽報》(The Sun)形容他們是「魯莽」及「自私」。
教育大臣戈夫(Michael Gove) 以及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台灣譯作卡麥隆)挑起80年代的「反工會情緒」,戈夫咒罵罷工領袖是「摩拳擦掌地想打架的死硬派」,而卡梅倫譴責罷工是「極度不負責任」,同時堅持認為罷工只是「濕水爆竹」(譯按﹕罷工對公營部門運作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但是高達兩百多萬的公營部門僱員,從教師、護士到學校的女廚工,沒有理會這些反罷工的言論,而組織了超過30年以來英國最大規模的罷工。政府形容公務員的退休金為豐厚回報的荒謬言論——即一半公務員退休後每年可得5,600英鎊(港幣6萬7千多元,台幣26萬多元)或少一些(譯註1)——結果適得其反。
這不單是一場大規模的罷工,它更為突出的是參與的廣泛性,由學校校長到學校清潔工都參與進來。而參與罷工行動大部份是女性,而且當中大部份又從來沒有參與罷工的經驗。這是一個「大社會」(Big Society)的行動,但不是卡梅倫所說的那個意思。
儘管部長們與媒體作了最大的努力來抹黑這場罷工,但它仍引起公眾強烈的同情。BBC的ComRes在上星期(11月18至20日)所作的民意調查,當中根據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比率的意見分佈,但是有61%受訪者贊同公營服務工人「反對改變他們退休金的罷工是有理的」。
當然,如果爭議與服務中斷一直持續,公眾輿論的同情很可能會改變。但是今天(11月30日)的大罷工應該有助埋葬1979年「不滿的冬天」(Winter of Discontent,譯註2)這筆有毒的政治遺產——就是大型公共部門的罷工永遠得不到公眾支持,以及任何政治人物如果不去譴責及制止這類罷工,他們的政治生涯便會完結。
保守黨領導層明確地鎖定自己在戴卓爾(台灣譯作柴契爾)時代的思維方式。這不單反映在財政大臣歐思邦(George Osborne,台灣譯作奧斯本)本週發表的2011年《秋季報告》(Autumn Statement 2011)裡,回應這份財政緊縮預算若果失敗,未來幾年更多的同類方案仍會陸續再來;這份財政預算更是自1988年保守黨財政大臣勞森(Nigel Lawson)削減富人稅率三份之一的財政預算以來,更為赤裸裸的階級剝削財政預算。
任何聲稱「我們同坐一條船」的言論,現在只會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因為歐思邦冷酷地削減低收入家庭兒童的稅務寬減,將10萬名兒童推向貧困,這些錢則用於加建公路及以補貼削減了的燃油稅收入。
隨著宣佈在2015年前削減公營部門16%薪酬以及71萬個職位流失的措施,財長是向自己的工作伙伴宣戰。而且還威脅要減少就業保障以有利私有化交易以及結束國家的薪級制度,歐思邦實在不能找到其他更有力的理據令到公營部門工人不得不採取工業行動。
公營部門工人罷工有理,因為這是唯一能夠對歐思邦提出增加退休金供款3.2%進攻的自衛,以及令到政府作出任何讓步的唯一理由。這也是保障公營部門在薪酬與待遇方面不會出現「向底競爭」,以及損害服務質素。
罷工遠未破壞經濟,這反而是因為缺乏需求與投資所致。如果公營部門工人越是成功抵抗減薪與減福利以保障他們的生活水平,他們也越是有助經濟維持發展。
但是今天的罷工及其他後續的行動,不只是退休金的問題。它同時是抵抗要公營服務工人為並非他們造成的經濟危機而買單的壓力,真正造成經濟危機的可恥元兇就是那些有豐厚盈利的金融機構及大財團。
當大多數人的實際收入越來越下降,而董事們的收入上升49%以及銀行紅利超過140億英鎊(港幣1,600多億,台幣6,500多億)時,這對於一般人不難識別問題所在。而對於整體勞工來說,這裡誰是「魯莽」及「貪婪」也不會有多少異議,它不會是公營部門工人。
正如列斯(Leeds,台灣譯里茲)的一位年薪只有15,000英鎊(港幣18萬多元,台幣73萬多元)的園丁對《衛報》說,罷工是唯一方法令到富人關注我們低收入一群的絕望,「他們(罷工工人)只是沒有任何頭緒,就是像我們這樣低收入的如何可以生活下去。」
卡梅倫與歐思邦的策略一開始就是要分化公營部門工人與私營部門工人,迫使公營部門工人贏取額外的市場信譽;以及說服私營部門工人未來會更幸福,如果教育與醫療服務公營部門的退休金能夠降低至如私營部門那樣的可憐或不能生存的程度。
保守黨政策部長勒溫(Olivier Letwin)的話,令我們知道他們腦袋裡究竟想法如何,就是他告知一間顧問公司對公營服務的改革只能透過「一些真正的紀律以及一些恐懼」。
但部長們今次似乎錯估形勢。公營部門工人罷工的訊息撥動了公眾的心弦。私營部門的聯合利華(Unilever)公司的工人,投票通過為捍衛他們的退休金而採取罷工。
私營部門退休金處於極度困境的一個決定性原因,就是工會力量的下降,這結合過去一個世代大規模的財富爭奪與不平等的急速擴散。工會會員人數自1970年代以來的下降,差不多反映同期國民收入比率在最高1%的急速增加。
這是全世界人民在新自由資本主義當道下對人民生活及公營服務攻擊的共同體驗,而英國過去18個月來發生的罷工、佔領及騷亂便是對這種體驗的回應。難怪今天(11月30日)的罷工能夠得到從尼加拉瓜到孟加拉人民的支持。
一次罷工當然不能迫使政府夾著尾巴逃跑。今次罷工對歐思邦的方案給予一擊後,可能需要更多的工業行動,當然這並不保證一定成功。但今天(11月30日)一個民主工作場所的有力量的展示,提供開始改變一個世代的時機。
註1﹕英國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推出的公務員退休金改制方案,主要是將公務員可以獲取全數退休金的退休年齡由現時60歲(女性)或65歲(男性)在2020年一致提高到66歲;由原本使用退休前最後薪資計算退休金制度,改為以職業生涯平均薪資計算,變相降低退休金支付款額;以及提高僱員供款比率3.2%,變相減薪。
註2﹕1978-79年冬季,英國工會為抗議當時工黨政府凍結公務員工資,而發起一連串大罷工,全國陷於癱瘓。一般評論認為這最終導致保守黨的大右派戴卓爾(柴契爾)上台,戴卓爾其後展開一系列打擊工會的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